
隨著人工智慧 (AI) 生成代碼的使用日益普及,開發流程被「vibe coding」所重塑。雖能顯著縮短開發週期,但最新於 2025 年發佈的 Veracode GenAI Code Security Report 表示,AI 生成的程式碼中高達 45% 存在安全漏洞(TechNews, 2025)。這一數字不僅超過了傳統手工程式碼的平均漏洞比率,也對企業資訊安全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vibe coding 定義與現況
「vibe coding」指開發者以 AI 為主要協作伙伴,將程式碼需求直接輸入自然語言,讓 AI 產生草稿、迭代版本並持續優化。雖能在「概念驗證」和「原型設計」階段快速驗證想法,但 AI 所產生的程式碼往往缺乏以下關鍵安全措施:
- 包名與命名規範錯誤:AI 可能將第三方函式庫以錯誤命名進行調用,導致執行時遭遇「類別不存在」錯誤。
- 輸入驗證缺失:缺乏正則式或白名單檢查,容易被注入攻擊利用。
- 過時函式庫與 API:AI 生成的依賴可能來自舊版,可帶來已知漏洞。
- 客戶端驗證:將安全檢查交由前端執行,讓攻擊者可輕易偽造請求。
- 硬編碼驗證資訊:直接在程式碼中寫死 API Key 或密碼;若不經意間被提交至版本控制,即可造成憑證外洩。
實例:Carla Rover 的失敗案例
Carla Rover 以 AI 生成程式碼提升開發速度,但在未徹底審核輸出結果後,卻在部署前夕發現多處安全漏洞,最後不得不重啟整個項目,造成時間與成本雙重打擊(TechNews, 2025)。她將此情形比作「照顧小孩」,因為 AI 產生程式碼時常伴隨不可預測的錯誤。
對策:人機協作與自動化安全掃描
1. 內部安全審查流程
將 AI 生成的程式碼視為「草稿」而非成品,建立必經的安全審查階段。流程建議包含:
- 使用靜態程式碼分析工具(SAST)檢測輸入驗證與密鑰硬編碼。
- 手動程式碼審查(Peer Review),確保命名規範與依賴版本正確。
- 配置 CI/CD 時,加入安全測試階段,如 OWASP ZAP 等動態掃描。
2. 專職「vibe 代碼清理專家」的崛起
企業內部紛紛聘請專門負責修復 AI 生成程式碼漏洞的職位,稱為「vibe 代碼清理專家」。此角色兼具程式碼審查與漏洞修補,並可訓練 AI 生成更安全的範本。
3. 使用 AI 辅助的安全解法:OpenAI Aardvark
OpenAI 近期推出的 Aardvark 技術,能自動發現、分析並修復程式碼安全漏洞,成為「vibe coding」的安全保險。其核心特色包括:
- 自動偵測硬編碼 API Key、過時依賴。
- 根據安全最佳實踐建議即時修正程式碼。
- 可與 GitHub Actions 或 Jenkins 整合,形成完整的安全流水線。
結語
AI 生成程式碼的便利不容忽視,但若缺乏嚴謹的安全把關,可能以比「照顧小孩」更高的代價回收開發效益。企業開發團隊應將「vibe coding」視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安全審查的手段。透過建立審查流程、聘請專職人員,以及運用如 Aardvark 之類的 AI 安全補助,才能在快速迭代中維持程式碼品質與企業安全。
參考文獻
TechNews. (2025, September 15). vibe coding. Retrieved from https://technews.tw/2025/09/15/vibe-coding/
OpenAI. (2025). Aardvark: AI-assisted code security solu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blog.trendmicro.com.tw/?p=89208
Facebook. (2025). Vibe coding 把出一堆資安漏洞怎麼辦?!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largitdata/posts/vibe-coding-%E5%AF%AB%E5%87%BA%E4%B8%80%E5%A0%86%E8%B3%87%E5%AE%89%E6%BC%8F%E6%B4%9E%E6%80%8E%E9%BA%BC%E8%BE%A6-%E5%88%A5%E6%93%94%E5%BF%83openai-%E6%8E%A8%E5%87%BA-ai-%E8%B3%87%E5%AE%89%E8%A7%A3%E6%B1%BA%E6%96%B9%E6%A1%88aardvark-aardvark-%E6%98%AF%E4%B8%80%E5%80%8B%E8%83%BD%E8%87%AA%E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