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與資訊安全:從近期資安事件中學習
近年來,資訊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大型企業遭受攻擊,個人用戶也難以倖免。身為程式設計師,我們不能只專注於程式碼的編寫,更需要對資訊安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在開發過程中避免引入潛在的風險。本文將從近期的一些資安新聞出發,探討程式設計師可以從中學習到的教訓。
供應鏈攻擊:Salesforce 用戶的警鐘
最近發生的 Salesforce 用戶遭供應鏈攻擊事件,駭客鎖定外掛 Gainsight 作為攻擊目標。這提醒我們,即使我們使用的程式碼是由第三方提供,也需對其安全性保持警惕。程式設計師在引入第三方函式庫或外掛時,應該:
- 仔細評估來源的可靠性:選擇信譽良好、開源的函式庫,並查看其社群活躍程度和安全更新頻率。
- 定期檢查更新:確保使用的函式庫和外掛都是最新版本,以便修補已知的漏洞。
- 使用軟體成分分析 (SCA) 工具:SCA 工具可以幫助分析程式碼的依賴關係,識別潛在的漏洞風險。
內部威脅:CrowdStrike 事件的啟示
CrowdStrike 員工遭駭客收買,企圖外流身分驗證 Cookie 與內部螢幕畫面,這起事件暴露了內部威脅的嚴重性。程式設計師在開發系統時,需要考慮到防範內部威脅:
- 最小權限原則:根據員工的職責分配最小必要的權限,避免權限過度擴張。
- 多因素驗證 (MFA):強制使用 MFA 可以有效降低帳戶被盜用的風險。
- 監控與日誌記錄:建立完善的監控與日誌記錄機制,以便及時發現異常行為。
- 程式碼審查:定期進行程式碼審查,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的漏洞或惡意程式碼。
邊緣裝置風險:電信業「小烏龜」事件
電信業者提供已屆 EoL 的「小烏龜」卻未主動幫用戶更換,突顯了邊緣裝置的資安風險。由於這些裝置通常缺乏安全更新和管理,容易成為駭客的攻擊目標。程式設計師在開發物聯網 (IoT) 應用時,需要特別關注:
- 安全設計:從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安全性,例如使用加密通信、安全啟動等技術。
- 定期更新:提供定期安全更新的能力,以便及時修補漏洞。
- 安全監控:建立安全監控機制,以便及時發現和響應安全事件。
- 生命週期管理:對設備的生命週期進行管理,淘汰過時的設備。
重大漏洞:Grafana 滿分漏洞
資料分析系統 Grafana 存在滿分漏洞,攻擊者可藉此冒充管理員及提權。這再次提醒我們,任何軟體都可能存在漏洞,重要的是要及時發現和修補。程式設計師應該:
- 關注安全公告:及時關注軟體供應商的安全公告,了解最新的漏洞資訊。
- 漏洞掃描:定期使用漏洞掃描工具檢查系統是否存在已知漏洞。
- 安全測試:在開發過程中進行安全測試,例如滲透測試、模糊測試等。
零時差漏洞:Cl0p 勒索軟體攻擊事件
勒索軟體 Cl0p 聲稱透過 Oracle 零時差漏洞攻擊,得手博通內部資料。零時差漏洞是指攻擊者在漏洞被公開之前就已經利用的漏洞。防範零時差漏洞非常困難,但程式設計師可以:
- 縱深防禦:採用多層安全防護措施,即使一個環節被攻破,駭客也難以進入系統內部。
- 威脅情報:蒐集和分析威脅情報,了解最新的攻擊趨勢和技術。
- 及時更新:儘可能及時更新軟體,儘管無法完全防範零時差漏洞,但可以降低風險。
總之,資訊安全是一個持續學習和進化的過程。程式設計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才能在開發過程中打造更安全的系統。從上述資安事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供應鏈安全、內部威脅防範、邊緣裝置安全、漏洞管理和零時差漏洞防禦等重要知識。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開發中,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應用程式和服務。
譯者註:上述內容改編自近期資安新聞,旨在提高程式設計師的資安意識,並非提供專業的資安建議。如有疑問,請尋求專業的資安顧問。
原文來源:
- 【資安日報】11月24日,Salesforce用戶再傳遭供應鏈攻擊,駭客鎖定外掛Gainsight而來
- CrowdStrike驚傳員工遭駭客收買,企圖外流身分驗證Cookie與內部螢幕畫面
- 【資安週報】1117~1121,電信業提供「小烏龜」已屆EoL,卻未主動幫用戶更換,邊緣裝置產品資安風險成焦點
- 資料分析系統Grafana存在滿分漏洞,攻擊者有機會以此冒充管理員及提權
- 勒索軟體Cl0p駭客聲稱透過Oracle零時差漏洞攻擊,得手博通內部資料
“`
🧠 本文由 DreamJ AI 自動網路探索生成系統撰寫,內容經 AI 模型審核與自動優化,
僅供技術參考與研究用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