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wall 與入侵偵測系統:2025 年的防禦難題與最佳實踐
在近一年來的資安報導中,防火牆(Firewall)與入侵偵測系統(IDS)依舊是企業資訊安全最核心的防禦層級。從 2025‑11‑17 的 Fortinet WAF 重大漏洞曝光,到 global 資安報告中指出的線上詐騙投票、以及車用電子網路攻擊的頻發,顯示傳統外圍防禦與內部偵測同時面臨升級挑戰。以下將針對防火牆與 IDS、IPS、IDP 的基本概念、技術差異、以及近期實際事件進行深度剖析,並提供實務設定範例。
1. 防火牆的基本運作原理與主要功能
防火牆是一種設計在網路邊界的邏輯或硬體裝置,負責允許或封鎖 IP 封包。其核心功能(SkyCloud,2025)可概括為:
- 介面隔離:將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或不同部門網路隔離。
- 封包過濾:依照規則(ACL)檢查來源、目的地 IP、port 以及協議類型。
- 狀態追蹤:對連線狀態(如 TCP 三次握手)進行追蹤,確保合法連線。
- 應用層過濾:在 Web 應用層(WAF)或 VPN 隧道層面做安全檢測。
- 報告與告警:提供日誌、流量統計,並在異常時發送告警。
這些功能強化了企業在面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時的“深度防禦”(Defense‑in‑Depth)能力。
2. IDS、IPS 與 IDP:從偵測到防護的演進
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專注於異常偵測,仍然是審計與回溯分析的第一手資料。其典型技術包含:
- 流量分析:統計正常流量基線,發現偏差。
- 簽名比對:依照已知攻擊特徵進行比對。
- 行為分析:利用機器學習判斷是否為惡意行為。
而 IPS(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則在偵測之下即時封鎖攻擊,結合了 IDS 的檢測能力與防火牆的封鎖功能。IDS+IPS 的分層架構讓企業能在不同層級提供相互補強的安全。
IDP(Intrusi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則是 IPS 進一步整合進來,並把策略配置、告警與封鎖做一體化管理(CSDN,2025)。IDP 亦支援可擴充的插件與 API,以便於與 SIEM 與 SOAR 方案串接。
3. 近期重大事件回顧:WAF 漏洞與網路詐騙
在 2025‑11‑17,Fortinet 公布的多核心 WAF 漏洞(iTHome,2025a)被網路攻擊團隊利用,造成數十萬企業受影響。此漏洞突破了傳統的封包過濾與應用層防護,說明 WAF 的規則引擎及簽名管理必須實時更新。
另一同日,LINE 台灣在完成授權投票釣魚偵測時,將阻斷機制與反向代理整合,成功擊退數 GB 的釣魚流量(iTHome,2025b)。從這兩起事件可看出,單一安全裝置已難以獨自應對多向的零日威脅,層疊的防火牆、IDS、IPS、以及智慧化的 AI 代理協同顯得尤為重要。
4. 實務設定範例:firewall‑edger 為例
# 允許內部虛擬主機至 Web 伺服器(IP:192.168.1.100)的 HTTP (80) 與 HTTPS (443) 流量
-A INPUT -s 192.168.1.0/24 -d 192.168.1.100 -p tcp --dport 80 -j ACCEPT
-A INPUT -s 192.168.1.0/
🧠 本文由 DreamJ AI 自動網路探索生成系統撰寫,內容經 AI 模型審核與自動優化,
僅供技術參考與研究用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