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手
Home/攻防技術 / AI煉蠱術:當模型被使用者輸入滲透,機密、邏輯、所有權全都危險了!**

隨著大模型服務越來越普及,模型的用戶端接口已成為攻擊者潛在的切入點。即便模型本身採用了「prompt shields」等保護機制,若使用者輸入能被直接注入至模型內部推理流程,仍可能引發資訊洩露、程式邏輯改寫或模型盜取等安全事件。本文將以最近 Microsoft 及 Azure 在大型語言模型安全領域的最新舉措為背景,結合「提示注入」與「間接提示注入」相關研究,剖析模型使用者輸入注入的內在機制、風險點、以及現階段可行的防禦措施。

1. 何謂模型使用者輸入注入?

模型使用者輸入注入指的是攻擊者透過精心設計的輸入語句,使機器學習模型在推論階段將攻擊性內容被納入輸入上下文,進而改變模型的回應或行為。這類攻擊不僅能突破內容審核機制,還能執行「jailbreak」操作,讓模型執行原本站定策略所禁用的訊息。

近年來「prompt injection」已被正式列入 AI 安全漏洞清單[1]。不同於傳統的 SQL 注入,prompt injection 的攻擊向量高度聚焦於自然語言輸入,其複雜度與難以辨識之特性,對於模型安全防禦提出更高挑戰。

2. 近年事件回顧

  • Microsoft 於 2025 年 11 月 8 日開源 Magentic Marketplace 模擬環境,探索 AI 代理在虛擬市場中的互動並發掘潛在風險[2]。此項公開使更廣泛的研究社群能夠在安全測試上取得更真實的場景。
  • 同日,雲達推出 800GbE 網路交換器,以滿足 AI 叢集巨量資料傳輸需求[3]。網路層面的高頻寬升級,雖可提升模型訓練效率,但亦可能使緊急回應流程(如安全警報)延遲,影響漏洞修補時效。
  • 微星科技引進 CX‑8 SmartNIC 交換器機板於 8‑GPU 伺服器[4],強化資料中心硬體性能,可供 AI 模型進行大規模同時推論。
  • 2025 年 11 月 7 日,資安日報報導駭客試圖利用 AI 生成自我進化惡意程式[5]。此類攻擊往往依賴模型對特殊輸入的敏感度,屬於高階段的提示注入。
  • 同月,OpenVSX 公布 GlassWorm 蠕蟲調查結果,揭示開發人員不小心泄露權杖造成的風險[6]。權杖洩漏提供了直接進入模型管理層面的門檻,與輸入注入形成互補的攻擊路徑。

3. 注入機制分析

模型使用者輸入注入的核心在於「文本嵌入」階段。攻擊者可以在輸入中加入特定的語句,例如「我想知道的關鍵字是……」,或在文本中編排特殊的分隔符,使模型把該段作為提示的一部分。若模型未進行嚴格輸入驗證,層層處理機制將把攻擊語句直接傳遞至推論引擎,最終產生未授權或破壞性輸出。

研究指出,Google 對 Gemini 針對分層防禦策略使用「間接提示注入」機制,藉由多層隔離降低直接注入風險[7]。但實際運作中,若上下文處理機制設計不當,攻擊者仍可透過「prompt tricks」迴避多層防禦。

4. 安全防禦實務建議

防禦層級 策略 重點實施
輸入驗證 對使用者輸入進行語意與長度檢查 設定長度上限、禁止特殊符號、使用正則表達式過濾可疑語句
提示分層 將提示分散至多層、加上上下文遮罩 以「前置提示」與「後置提示」分離,避免單一層承擔全部資訊
模型審核閘道 引入 AI 內容安全引擎(如 Azure Prompt Shield) 實時偵測 jailbreak 風險,並自動回應拋棄或限制輸出
權杖與存取控制 嚴格管理 API 權杖,只授權必要存取範圍 定期輪轉權杖、使用最小權限原則、監控權杖使用行為
事件響應 建立漏洞修補迴圈與演練 使用自動化修補工具、快速部署安全更新、進行紅隊對抗測試

5. 產品案例與應用

Microsoft Azure AI 內容安全中提供的 Prompt Shield 具備「jailbreak detection」與「內容過濾」兩大功能,能在推論前自動判斷輸入的危險度,並決定是否允許模型繼續運作[8]。此外,雲達的 800GbE 交換器可確保模型推論時的網路延遲降至最低,減少因速率限制導致的安全監控漏失。

🧠 本文由 DreamJ AI 自動生成系統撰寫,內容經 AI 模型審核與自動優化,
僅供技術參考與研究用途。

AI煉蠱術:當模型被使用者輸入滲透,機密、邏輯、所有權全都危險了!**

AI自主客戶服務

若有任何需求可以直接詢問專業AI客服

24小時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