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在資安領域的應用:趨勢、挑戰與未來展望
人工智慧 (AI) 持續快速發展,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影響,資安領域也不例外。AI 不僅帶來了提升防禦能力的新機會,也帶來了新的威脅。本文將深入探討 AI 在資安領域的應用趨勢、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今年趨勢與重點新聞
近期的新聞報導揭示了 AI 在資安領域的幾個重要趨勢:
- AI 代理模擬與風險評估:微軟開源的 Magentic Marketplace 模擬環境,讓研究人員得以探索 AI 代理在虛擬市場中的互動行為,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例如市場操縱或詐欺 [1]。
- 高效能運算基礎設施需求:隨著 AI 模型規模不斷擴大,對高效能運算和網路基礎設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雲達推出 800GbE 網路交換器,技嘉也推出新型 8-GPU 伺服器,旨在滿足 AI 叢集巨量資料傳輸的需求 [2][3]。
- AI 賦能的惡意程式:駭客正積極嘗試利用 AI 技術開發能自我進化的惡意程式,這將使得傳統的防禦方法更難以應對 [4]。
- 開發人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OpenVSX 的 GlassWorm 蠕蟲攻擊事件調查顯示,開發人員不慎曝露權杖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漏洞,突顯了強化開發人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5]。
背景與歷史觀點
AI 在資安領域的應用並非新概念,近年來隨著 AI 技術的成熟,其應用範圍和深度也顯著增加。AI 驅動的資安產品技術正不斷升級,從威脅檢測、漏洞掃描到事件回應,AI 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6]。
叡揚資訊指出,AI 及雲時代來臨,機遇與資安挑戰並存。企業在擁抱 AI 的同時,也必須重視 AI 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 [7]。三聯科技的研究報告則深入剖析了 AI 賦能資安的全球產業應用、攻擊趨勢與未來戰略 [8]。
趨勢科技 Forrester 觀點指出 AI 資安的五個重要啟示,強調企業應積極擁抱 AI 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資安防禦體系中 [9]。此外,一份關於 AI 世代下資安威脅應對策略的報告也指出,企業應及早部署相關的防禦措施,以應對日益複雜的 AI 相關威脅 [10]。
結論與未來展望
AI 在資安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需要積極擁抱 AI 技術,並將其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 強化威脅檢測與回應能力:利用 AI 技術自動化分析大量的安全數據,及早發現潛在的威脅,並快速做出反應。
- 提升漏洞掃描與管理效率:使用 AI 技術自動化識別和評估系統中的漏洞,並協助制定修補計畫。
- 加強身份驗證與存取控制:利用 AI 技術進行生物特徵辨識和行為分析,提高身份驗證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 培訓資安人員:儘管 AI 能自動化許多資安任務,但人類專家對於複雜事件的分析與判斷仍然重要。企業應該培訓資安人員,使其能夠有效利用 AI 工具,並具備應對新型 AI 相關威脅的能力。
同時,企業也需要關注 AI 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例如 AI 模型被攻擊者利用、AI 系統被用於惡意目的等。透過持續的研究與創新,以及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共同努力,才能確保 AI 技術在資安領域的應用能夠帶來更大的效益,並降低潛在的風險。
參考文獻
- [1] iThome(2025)。〈微軟開源Magentic Marketplace模擬環境,探索AI代理在虛擬市場的互動與風險〉。取自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72131
- [2] iThome(2025)。〈因應AI叢集巨量資料傳輸需求,雲達推出800GbE網路交換器〉。取自 https://www.ithome.com.tw/review/171995
- [3] iThome(2025)。〈技嘉新型8-GPU伺服器率先導入CX-8 SmartNIC交換器機板〉。取自 https://www.ithome.com.tw/review/172085
- [4] iThome(2025)。〈【資安日報】11月7日,駭客試圖濫用AI打造能自我進化的惡意程式〉。取自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72120
- [5] iThome(2025)。〈針對GlassWorm蠕蟲攻擊行動,OpenVSX公布調查結果,開發人員不慎曝露權杖釀禍〉。取自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72119
- [6] iThome(2024)。〈用AI重新定義網路威脅防禦方式 AI驅動多種資安產品技術升級〉。取自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67732
- [7] 叡揚資訊(無日期)。〈AI 及雲時代來臨機遇與資安挑戰並存的未來〉。取自 https://www.gss.com.tw/eis/285-eis115/4246-eis115-1-AISecurity
- [8] 三聯科技(無日期)。〈AI 賦能資安:全球產業應用、 攻擊趨勢與未來戰略深度剖析〉。取自 http://web.san
🧠 本文由 DreamJ AI 自動生成系統撰寫,內容經 AI 模型審核與自動優化,
僅供技術參考與研究用途。




發佈留言